(2015年7月30日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主任 喻子水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局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决战工业一万亿”的奋斗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稳预期的各项工作,虽然部分指标和年初预期存在差距,但经济整体呈现稳中有进,难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市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818.44亿元,同比增长9.7%,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从总体运行情况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增长势头保持不减。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8亿元,同比增长10.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6%)0.7个百分点;预计实现规上主营业务收入2030亿元,同比增长8.8%;预计实现利税207.1亿元,增长15.9%。
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十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7.3亿元,增长10.1%;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电力新能源四大千亿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0亿元,占全市比重58%;纳入全省重点调度的9个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12%。
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4.91亿元,同比增长13.09%;园区实力进一步增强,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上升3位,武宁工业园区上升3位,彭泽工业园区上升4位。彭泽工业园、修水工业园、永修工业园顺利完成调区扩区规划,进入联审阶段。
2、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完成早稻播种84.2万亩,预计总产32万吨;油菜184.5万亩,总产23.5万吨;蔬菜30万亩、水果40万亩、棉花65万亩;肉类总产11.2万吨、禽蛋3.6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23.6万亩,产量18万吨。
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484家,销售收入388.9亿元。茶产业发展提速,全市茶园总面积达20万亩,庐山云雾茶、宁红红茶“一红一绿”两大品牌在“百年世博中国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
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土地确权进展顺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土地流转卓有成效,截至6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8.5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9.6%。
3、固投增长逆势上扬,项目建设不断加快
投资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5.66亿元,增长18.5%,比全省平均水平(16.3%)高出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12.1%)高出6.4个百分点,增幅位居第三。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64.90亿元,增长42.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2.6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6.3%)高出25.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到78.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31.43亿元,同比增长20.3%,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1.8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80.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九石化油品升级、港森新材料、汉能光伏、神华电厂、兄弟医药、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昌九大道等项目推进迅速。
项目储备更加丰富。突出加大了项目的储备力度,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30个领域推进九大类重大工程,重点实施50个专项、35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74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071.5亿元左右,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308亿元。
4、第三产业稳中有升,外向经济平稳发展
消费市场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6.73亿元,同比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9.08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11.2%)高出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8.91亿元,增长19.0%,高于全口径消费平均增幅6.3个百分点。汽车类、煤炭及制品类等九类商品实现了30%以上的高位增长。消费商品营销模式转型迅猛,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116%。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数2401.6万人次,同比增长27.7%;旅游总收入188亿元,增长33.8%。3月15日,庐山核心景区正式实行大门票“一票制”,一山多票成为历史。庐山西海探索建立景区“跨区合作”行政管理体制,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外向经济整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67亿美元,增长1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3%)0.6个百分点。完成出口总值31亿美元,同比下降6.2%,降幅比1-5月份收窄9.4个百分点。开工建设引进市外资金5000万元以上项目210个,实际进资592.73亿元,增长72.7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实际进资482.05亿元。
5、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03.2亿元,同比增长16.2%,总量保持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9.1亿元,增长17.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1.5亿元,增支30.2亿元,增长16.7%;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完成165.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2%。
存贷规模继续扩大。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58.47亿元,同比增长10.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36.82亿元,增长17.1%。信贷投放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支农再贷款额度和再贴现额度分别达到5.3亿元和2.24亿元,分别增长152.3%和12%;积极落实定向降准和信贷调控措施,累计释放可用资金23.2亿元,增加贷款额度74.96亿元。
资金难题得到缓解。努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助保贷”、“银园保”等特色信贷产品相继推出,为企业缓解了融资难题,上半年全市新增“财园信贷通”贷款8.23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232户;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余额5.72亿元。
6、重大战略全面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加力实施沿江开放开发。上半年,沿江区域财政总收入134.94亿元,占全市的66.4%;固定资产投资516.08亿元,占全市的56.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1.4亿元,占全市的55.25%;实际利用外资5.57亿美元,占全市的64.24%。沿江完成货物吞吐量4588.66万吨,增长1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6万标箱,增长15%。九江电子口岸平台升级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三个一”查验监管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九江港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班列由年初的每周两班增至每周四班。
加强建设昌九一体化。上半年,围绕着双核城市间达成的“昌九共识”,两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社保医保互认、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公交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进展顺利。涉及到昌九一体化的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昌九高速“四改八”通远试验段工程已基本完工,全线工程相关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昌九大道九江段建设加快,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面建成通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总体规划》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谋划建设赣鄂皖沿江经济协作区,加快与宿松、望江、黄梅、武穴等地联动发展,鼓励沿江县区先行先试,开展跨江合作,提升“一江两岸”协作水平。《赣鄂皖沿江协作区框架协议》正式文本基本敲定,《赣鄂皖沿江协作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今年6月,修水县与赣湘边9县(市)共同签署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畅行秋收起义路·融入长江经济带”备忘录》,就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接达成了共识。
加速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了《九江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九江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等相关实施方案。修水县和武宁县创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工作先行启动,其中武宁县被列入国家确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九江市水生态文明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近期将启动甘棠湖(南门湖)治理工程、白水湖截污减排工程等14个项目。 星子县被列入全国首批河湖管控体制创新试点。
7、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机制活力不断增强
“三单一网”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权责一致、透明规范”的原则对全市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与规范,《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和《市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正式印发实施。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重点推行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建设领域,《九江市政府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基本完成。公布了第二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9个项目,总投资17.82亿元,拟采用特许经营、财政补贴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
公务用车改革有序推进。全市公务用车改革基础数据的填报与核实工作全面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市本级的执法执勤车辆核编工作,着手编制全市的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预计公车改革后,全市节支率在7%左右。
8、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硬件设施不断改善
居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3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1元,增长9.7%。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9%,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住房保障进一步增强。全市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有序开展,已开工建设10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村庄整治快速推进,全市实施村庄整治项目945个,已完工项目257个,全部项目建成后将惠及贫困人口6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快速推进,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9万套,占总任务的40%;积极探索公租房“以购代建”模式,今年累计完成“以购代建”3708套;完成了公租房有限产权出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出售工作将于近期全面铺开。
各项设施进一步改善。全面启动了15个省级百强中心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一路一整治”、 第四自来水厂、李公堤改造、龙开河截污管道改造工程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市直学校维修改造及校建工程计划已实施项目26个,市中心幼儿园八里湖园区已于6月1日开工建设,全市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二、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增速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及投资信心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与去年同期相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①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③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④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⑤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⑥出口总额增幅同比下降52.9个百分点。我市经济发展正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市场变化带来的需求性下调、转方式带来的结构性下调和资源环境趋紧带来的约束性下调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一些传统增长点处于深度调整中,新的增长点正在孕育,但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增长点收缩带来的压力。
2、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双双降至“十二五”以来的最低点。从支柱产业情况来看,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新能源等十大支柱产业增幅全面回落。鸭鸭集团、回圆服饰、深傲服装等大幅减产;赛龙通信重组缓慢;受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影响,彭泽、永修等地一些化工企业暂时停产,部分在建企业停建。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受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及产成品库存加大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1-5月份九江钢厂亏损7545万元,江西星火有机硅亏损1.75亿元。从企业用电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49.76亿千瓦时,增长6.3%,较去年同期下滑12.1个百分点。
3、房地产调控仍然任重道远。今年以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房产交易契税下调、公积金支取门槛降低等利好政策,但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房地产市场 “以价换量”成为常态。一是库存压力增大。截至6月30日,城区可售住房房源达232.29万平方米,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面积。二是城区房价持续下滑。2014年开始,城区房价出现明显下降,上半年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7.46%,部分楼盘甚至低于县(市)房价。三是房产开发意愿减弱。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5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放贷款同比减少7.3亿元,减幅达36.5%;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5%,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10.7个百分点。四是资金风险逐渐加大。因市场低迷,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问题,有些小项目(华强太阳岛、亿荣水晶苑、嘉隆水韵风情等)出现了停工、违约交房等现象,对房地产市场甚至是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节能减排任务完成难度较大,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发展任务。
三、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下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落实国家各项稳增长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稳定社会预期,实现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
1、抓机遇促发展。一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谋划建设九江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启动《长江经济带九江沿江承接产业转移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申报“国家级长江经济带九江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二是积极参与长江流域跨区合作,谋划建设沿江协作区。围绕把九江打造成为支撑江西崛起“双核”之一和赣鄂皖沿江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强同湖北、安徽两省沿江城市的联系,鼓励沿江县(市、区)加快与宿松、望江、黄梅、武穴等地联动发展,促进“一江两岸”规划衔接一体、基础设施互通一体、公共服务对接一体、产业合作一体,协同建设赣鄂皖沿江协作区。
2、抓帮扶稳运行。一是落实好稳增长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制定出台稳增长稳预期的各项政策措施,尽量使政策快速落地并见到实效。针对我市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力争在近期推出一批看得准、作用大、见效快的调控措施。二是全力抓好企业帮扶。继续开展好“百个部门帮百企”活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尤其是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拿出针对性措施,解决具体问题,帮助企业集中精力生产经营。
3、抓项目扩投资。一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建设督查力度,提高调度频率,切实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使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运营,发挥效益。二是抓好前期项目的开工。重点围绕合安九客专、协鑫LNG、永修火电、赛得利兼并、九石化芳烃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征迁安置、用地、融资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抓好重大项目的储备。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导向,结合我市优势,重点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尽快谋划包装一批带动作用强、可行性高的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盘子。
4、抓环境多招商。一是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服务审批标准化试点工作,创“九江特色”审批制度。进一步减少和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通过联合会审方式,合并部分审批事项,打造“审批时间最短、办事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的同时,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改革考核办法,探索开展园区合作共建模式招商、产业链招商、网络招商,加大对台湾的招商密度,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确保有一大批具有支撑效应的大项目落户九江。
5、抓市场活消费。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近期出台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住房公积金申领门槛,促进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大保障性住房“以购代建”推进力度,鼓励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动迁居民货币化安置,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激活消费市场。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开展“金秋购物消费月”活动,支持商贸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积极组织九江地方特色企业参加“赣品行天下”活动以及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会展,努力开拓新市场。
6、抓调度保增长。一是加强经济监测。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态势,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下滑幅度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强化经济监测预警。二是加强运行调度。根据全年总体目标要求,采取指标倒排、责任倒逼,月调度、月督查、月落实、月通报,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等举措,积极引导企业抓稳定、促生产。三是加强预期研判。准确研判市场动态,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调节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平稳合理区间,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